中文

English

ITC等温滴定量热技术在生物医疗中的应用:尊龙凯时分享高分成果

发布时间:2025-03-11   信息来源:萧宏荷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尊龙凯时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采用的先进技术,特别是等温滴定量热法(ITC)的应用。ITC通过测量生物分子结合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以确定结合常数(KD)、反应化学量(n)、焓(∆H)和熵(ΔS)。我们将通过几个突出的研究案例展示尊龙凯时在蛋白质–蛋白质、小分子药物–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技术优势。

ITC等温滴定量热技术在生物医疗中的应用:尊龙凯时分享高分成果

等温滴定量热法(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ITC)是一项经典的技术,能够定量研究各种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直接测量结合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通过对热传递的分析,ITC能够精确确定生物分子的结合常数(KD)、化学计量数(n)、焓变(∆H)和熵变(ΔS),为分子相互作用提供全面的热力学信息。这项技术的优越性在于它能够在一次实验中同时测定所有结合参数,不仅能评估结合亲和力,还能提供潜在分子相互作用的机制。同时,ITC可以在自然状态下测量分子间的结合亲和力,无需对分子进行荧光标记或其他修饰。

在前人的研究中,西湖大学的团队通过ITC成功解析了植物免疫系统核心元件NLR蛋白的激活路径,发现NRG1C蛋白与辅助蛋白NRG1A之间的动态调控机制。这一成果不仅巩固了植物免疫应答的理论,还为深入开发针对植物免疫反应的新技术打下了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利用ITC测定NRG1C与EDS1-SAG101复合物的结合亲和力,结果显示其KD约为43nM,相较于NRG1A的亲和力显著增强。

此外,清华大学的研究小组在《Nature》上发布了有关RALF多肽的研究,揭示了其通过与类受体激酶FER的特异性结合从而调控植物信号传导的机制。此研究通过ITC实验验证了RALF23与FER及LlG1之间的互作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它们的结合亲和力,为植物细胞如何识别外部信号提供了新思路。

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ITC分析,自然药物穗花杉双黄酮在靶向PDE4的研究中表现出极高的结合亲和力,其KD值为23nmol/L,展现了其作为抗纤维化药物的潜力。这些发现为尊龙凯时在生物医药领域探索新型药物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尊龙凯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实验服务,涵盖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计算机模拟等多项技术。具体服务内容包括:

  • 生物物理实验:ITC、SPR、MST、BLI、DSF等
  • 生物化学实验:CETSA、小分子Pull-Down、Co-IP等
  • 细胞生物学实验:小分子免疫荧光等
  • 计算机模拟实验:虚拟筛选、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等

总之,尊龙凯时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生物医疗领域的技术进步,以帮助科研人员深入了解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机制并发现新药物。